API原料药认证申请|注册申报各阶段需要关注重点
【已经过期】:请登录重发或删除过期商品
产品属性:
价格: | |
---|---|
供货总量: | |
所在地: | 广东深圳市 |
产品规格: | |
包装说明: | |
品牌: |
详细信息
注册申报各阶段需要关注重点及讲解:
(一)产品项目调研
1.调研药品在市场的地位,药品是否属于高价值、临床必须、罕见病用药、老年/妇女/儿童常用药等,全球市场与国内市场销售情况、临床使用情况、国内外上市情况等。
2.查询相关数据网站及各国药监部门的官方网站进行查询申报信息、参比信息;也可根据大数据数据库进行查询资源共享,主要查询国内生产、申报已批准、正在申报情况,为产品立项作依据。
3.收集原料药(仿制药)USP、EP、BP、JP、中国药典官方标准等,翻译外国药典标准,并进行标准对比。
4.相关专利库、文献资源库等进行查询调研,主要查找工艺、分析方法。
5.整理简单的质量标准草案,为工艺筛选及小试研究用,具体项目有理化性质、鉴别、检查(杂质)、含量等。重点体现在杂质检查、纯度。
(二)立项报告撰写
报告内容:确定原料药申报类别,重点确定产品开发目标,整个项目计划实施(详细列表)、申报所需成本(人、物、环),人员等等。
(三)工艺筛选及优化
1.查询专利、文献文章,进行筛选并对比评估(安全、环保、成本),最少评估对比筛选3~5条工艺路线;或购买工艺专利进行优化转化。筛选过程中尽可能避免使用一类溶剂、毒性较大的试剂、高污染高风险物料及危险系数较高的设备。
2.方案设计:根据筛选或购买的工艺专利进行设计方案,单因素、正交、有因等设计;筛选考察关键工艺参数(比如反应时间、反应温度、搅拌方式等)。
(四)物品准备
1.准备原辅料(固体、液体)质量标准:性状、鉴别、理化性质、检查、含量或纯度。
2.关键起始物料质量标准草案(或直接采用厂家提供的质量标准),一般包含性状、鉴别、杂质检查、含量或纯度。
3.物料采购:色谱柱(优先采用推荐柱子)、对照品(官方或定制)、物料(生产用、质量检测用)、原辅料(包括关键物料)、参比制剂(采购原研)。
4.杂质对照品:根据选定的工艺路线、起始物料,结合工艺筛选及优化各批次产品杂质检测情况,分析评估可能产生的杂质情况,列表待研究杂质,或外购,或自制。如果外购需要提供杂质对照品四大光谱和报告单,如果自制,需要进行结构确认和含量确定。
5.检验工作:一般物料检验,重点进行关键起始物料的检验,进行质量对比,选用最终确定的关键起始物料(确定合格供应商)。
(五)小试研究
1.一定要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小试研究,对工艺路线进行验证、并优化及转化。
2.小试研究小试样,重点关注有关物质、水分检测、杂质传递,进行汇总对比。
3.预加速实验(3个月)、影响因素试验,数据汇总;为后续质量研究做依据。
4.制定各关键步骤中间体标准,控制指标水分、杂质控制、纯度。
(六)质量研究/质量标准研究与建立
1.分析方法开发与优化:需要开发方法内容有,关键物料、中间体、成品;需要开发优化的分析方法有,有关物质、异构体、残留溶剂、含量测定等。
2.对多批关键物料、中间体、成品进行研究,确定质量标准中各质量指标限度制定依据,起始物料、中间体要关注杂质传递及清除情况。
3.原研API与相关剂型参比制剂质量剖析,着重关注杂质情况。
4.进行方法学验证:如上述项目。
5.各国药典标准对比研究:重点-质量从严。
备注:中间至少3个月时间进行上述方法学验证。
(七)中试放大
1.可进行至少2批次放大生产,1批次进行放大研究确认工艺参数以及设备匹配性验证,1批次进行验证质量属性,以及质量是否可控。
2.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验证、质量标准研究。
3.根据中试放大报告进行制定工艺规程初稿、产品质量标准。
4.关注重点:生产设备匹配性验证、产品质量属性验证、工艺与质量标准修订。
5.同步进行清洁验证的初步摸索,包括清洁方法学验证
(八)工艺验证
1.进行3批次验证工艺:重点工艺/质量重现性、可控性、稳定性等。
2.质量研究及分析方法验证
3.结构确证:碳谱、氢谱、质谱、红外、紫外等。
4.同步进行清洁验证